動脈粥樣硬化是油脂或纖維沉積物在動脈內壁積聚成班塊的過程。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漸進性疾病,也是引致心血管疾病(如冠心病、中風)的主因。冠心病及中風於疾病殺手排行榜中位居前列。
高血壓、高血糖及吸煙等高危因素會對動脈壁造成破壞,令血液中的膽固醇可進入動脈壁,並在動脈壁內產生一連串作用,使膽固醇在動脈壁不斷沉積,形成斑塊,令動脈逐步收窄。
粥樣斑塊積聚令動脈收窄,輸送到身體重要器官如心臟及大腦的血液供應減少,令這些器官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及必需的營養,會出現以下症狀:
心臟:運動時胸口痛,稱為心絞痛 |
大腦:短暫性腦缺血 |
腿部:運動時腿部疼痛,稱為間歇性跛行 |
不穩定的粥樣斑塊會在血管內突然破裂,膽固醇及血管璧的其他部份會滲入血液,引起突發性的血液凝固,血液流動突然被堵塞。如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脫裂,會導致心肌梗塞(心臟病發)。如通向大腦的頸動脈內粥樣斑塊脫裂,則會導致中風。粥樣斑塊的穩定性取決於班塊內含豐富血脂的核心。研究顯示,核心含越多血脂的斑塊越容易爆破。 |